國務院食安辦主任張茅表示,目前學校食品安全形勢嚴峻,與人民群眾期盼有較大差距,限期全面排查學校食安隱患。國務院食安辦要求,4月15日前上報排查情況;徹查校園周邊辣條銷售網。
3月16日,針對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品安全事件、央視3·15晚會曝光校園周邊五毛食品等安全問題,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召開全國校園食品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國務院食安辦主任、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在會上要求各地全面排查校園食堂及周邊食品安全風險隱患,4月15日前上報排查情況。與此同時,國務院食安辦將于近期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守護好校園食品安全,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
談問題:學校食安形勢嚴峻,監管卻相對滯后
張茅指出,學校食品安全事關學生身體健康,事關億萬家庭幸福,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一直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國有2.76億在校學生,學生和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是天大的事,不能有絲毫松懈。
他坦言,當前學校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食品安全管理與人民群眾的期盼仍有較大差距。部分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對食品安全不夠重視。有的校長、院長沒有落實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制度。有的地方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不到位,采購食品原料隨意性強、缺少穩定可靠的食品供應商和采購渠道、進貨查驗制度實行不嚴格、學校食堂的設備陳舊。
一些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食堂從業人員缺乏培訓,“有些連生熟分開、干凈衛生的操作規范都不知道,”張茅指出,部分學校食堂供餐條件差,致使食品加工時候的規范要求難以得到有效落實,“因原料采購儲存、加工制作規范、過期原料、餐飲器具清洗消毒不徹底等問題導致學校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
與此同時,校園周邊無證經營和流動攤販依然存在,一些三無和假冒食品也向學校周邊聚集,部分高糖高油高鹽又價格低廉的食品受到學生歡迎,但這些食品不符合孩子們健康成長的要求,必須堅決取締。另外,網絡訂餐向大學校園內學生供餐,監管卻相對滯后,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提要求:4月15日前各地食安辦上報排查情況針對日前發生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被曝疑似用霉變食品原料一事,張茅表示,國務院領導對此事高度重視,多次作出批示,要求認真調查,排除風險隱患,“成都問題還沒有最后查清。”
會議對央視3·15晚會曝光的多家辣條生產企業存在生產環境臟亂差等問題,也作出部署。“晚會曝光的辣條企業生產車間衛生狀況慘不忍睹,銷售網點主要集中在學校附近,直接賣給毫無保護的孩子,這次曝光的問題反映出我們的工作還存在漏洞和盲區。”張茅要求對校園周邊銷售網點全覆蓋檢查。
張茅向各地下達了三個今年要完成的“硬指標”:全年校園食物中毒事故控制在萬分之二以內,并比2018年有所下降;學校食堂推行“明廚亮灶”的比例要達到70%,讓公眾隨時可以進行“看得見”的監督;4月15日之前,各地食品安全辦等部門要組織全面排查校園食堂及周邊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情況由各地食安辦負責人簽字上報。
舉措1:學校應建立家長陪餐制會上,教育部副部長鐘登華要求,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校長應當將食品安全作為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家長陪餐制度,健全相應工作機制,對陪餐家長在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等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及時進行研究反饋。”鐘登華說。
舉措2:教育引導學生健康飲食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提出,衛生健康部門要加強學校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做好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學調查和醫療救治,強化健康教育,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